作為特殊的農副產品,中藥材生產與勞力成本密切相關。2020年以來,中藥材價格普漲帶動了全國中藥材生產熱度反彈;但與此同時,農村的勞力成本也逐年提高。生產過熱和勞力成本上升的博弈,會對中藥材價格造成哪些影響?
一、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下,勞動力回流與勞力成本同步增加
在國家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大力推動下,過去傳統(tǒng)意義上的“農民工”、“進城務工人員”回流農村的力度正在加大。
圖1:2013-2021年我國外出農民工規(guī)模(來源:國家統(tǒng)計局)
如圖1,國家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數據顯示,隨著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落地實行,農村居民收入顯著增加,2020年之后外出農民工數量明顯下降。2020年外出農民工數量為1.70億人,與2019年相比減少2.30%;2021年,我國外出農民工數量1.72億人,與2017年持平;與2019年相比減少1.62%。
圖2:2013-2021年我國農民工年收入(來源:國家統(tǒng)計局)
從農民工收入看:2017年之后,農民工收入穩(wěn)健增長。2013-2021年,農民工收入實現(xiàn)3次大的突破,在2013年、2017年和2021年,年收入分別突破3萬元、4萬元和5萬元。2020年,農民工年收入達到48864元,相比2019年增長2.78%;2021年,年收入達到53184元,同比2020年增長8.84%。
從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看:2014年后,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持續(xù)增長。2014年,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超1萬元;2021年與2013年對比,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翻倍。2020年,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7131元,相比2019年增長3.8%;2021年,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了18931元,相比2020年增長9.7%。
上述數據表明,農村勞動力的回流是以收入增長為背景的——也就是說,雖然從事三農產業(yè)的勞動力增加,但整體勞力成本保持上升趨勢。
二、中藥材生產成為當前農村特色經濟的重點產業(yè)
圖3:2012-2022年中藥材綜合200指數波動(來源:中藥材天地網)
從綜合200指數看:近4年以來,中藥材原料出現(xiàn)普漲情況,綜合200指數不斷持續(xù)走高。綜合200指數從2019最低的2161.57點增長至2022最高的2736.66點,漲幅26.61%。
2019年之前,因中藥原料價格低迷,中藥材各產區(qū)生產不斷調減,加上社會庫存得到良好消化,為接下來的行情高漲奠定了基礎。
2019年之后,一方面受到新冠疫情影響,中藥的社會需求量急劇攀升,庫存消耗加快,推動行情穩(wěn)步上漲;另一方面,新冠疫情使得中藥原料生產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礙,加之連續(xù)多年的生產調減,原料供求矛盾凸顯;其三,外圍游資參與原料炒作,加快推動原料價格不斷走高。
圖4:2012-2020我國糧食類價格指數和中藥材及中成藥品類價格指數變化(來源:國家統(tǒng)計局)
注:價格指數(上一年=100)
從品類價格指數看:2015年后,中藥材及中成藥類價格指數明顯高于糧食類價格指數。2016-2020年,糧食類價格指數在100-102點徘徊,振幅相對緩和;中藥材及中成藥類價格指數普遍在102-106點徘徊,振幅較大。
雖然糧食類指數增長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中藥及中成藥品類價格指數的增長,但是中藥原料的供求矛盾才是助推價格上漲的根本因素。也是在這一因素影響下,在保障基本的糧食生產情況下,中藥材的種植和生產熱情高漲。
三、收益高低與種植周期長短是農戶選擇品種的標準
圖5:2021.07-2022.07中藥材原料年漲跌TOP40
圖6:2021.07-2022.07 中藥材原料年漲跌TOP40品種畝產收益
從年漲跌和畝產收益看:畝產收益超過萬元的品種占比較高,農戶種植熱情高漲。截至2022年7月,年漲跌TOP40品種中,如圖5、圖6所示,畝產收益超過萬元的有酸棗仁、地黃、連翹、覆盆子、扁豆花、附子、高良姜、瓜蔞、麥冬等21個,占比52.50%;畝產收益低于萬元的有續(xù)斷、陳皮、桑椹、墨旱蓮、梔子、沙苑子、半邊蓮、羅漢果等19個,占比47.50%。
而同樣在2022年,我國青貯小麥、早秈稻、中晚秈稻和粳稻收購收購價分別為1500元/畝、1364元/畝、1419元/畝和1834元/畝??梢姡兴幉牡漠€產收益遠高于糧食畝產收益,這是近兩年在保證糧食生產的基礎上,更多人愿意投入中藥材的種植和生產的原因所在。
圖7:中藥材原料價格年漲跌TOP40品種生長周期分布
圖8:農戶種植中藥材意愿與收益情況
從種植周期和收益看:種植周期短的品種,往往比較受種植戶青睞,但同時收益風險普遍較高。
如圖7、圖8所示,當前農戶對于品種種植的選擇往往傾向于生長周期短,經濟效益高的品種,如墨旱蓮、荊芥、半邊蓮、菊花、延胡索、路路通、牛膝、沙苑子、地黃、茵陳、川烏、白前、雞冠花、澤蘭、青蒿、覆盆子、附子、山藥、馬齒莧、扁豆花、麥冬、羅漢果、前胡、蒲公英、香附、丹參、續(xù)斷、甘遂等,但這些品種的種植優(yōu)勢往往又成為收益劣勢,短時間內擴張明顯,在產新后往往迎來斷崖式跳水。
而像桑椹、知母、連翹、黨參、梔子、白芍、山楂、陳皮、牡丹皮、高良姜、瓜蔞、酸棗仁等種植周期偏長,抗風險系數相對較高,行情回落有一定的緩沖期。
四、未來5年中藥材生產風險加大
中藥材價格的連續(xù)上漲和庫存增加,意味著未來5年中藥材生產風險加大。因此建議如下:
1、不可盲目跟風,需要對相關中藥材行情做出預判 當前國內不少中藥材產區(qū)普遍存在只參照當前價格來發(fā)展種植的現(xiàn)象,但這些品種種出來之后剛好趕上降價周期,種植戶往往血本無歸。如前幾年的瑪咖、重樓、白及、黑枸杞、鐵皮石斛等,近兩年的黃精、百合和半夏等。種植戶和合作社應充分利用中藥材信息平臺,對未來3-5年的中藥材銷路和價格趨勢做出預判,盡可能將風險系數降到最低。
2、地方政府和科研機構應提供充分的市場對接服務 對于有條件或者有相關扶貧政策的地區(qū),一方面應積極為當地農戶提供中藥材種植和生產相關知識的科普,積極引導當地農戶科學、精準生產;另一方面,應搭建產銷對接平臺或組織各種產品推介活動,引進戰(zhàn)略合作伙伴,開展訂單農業(yè),實現(xiàn)市場對接暢通。
3、加快原產地配套服務和能力建設 當前,中藥生產企業(yè)和需求終端與原產地的對接加快,但各大中藥材產區(qū)的基地化建設、初加工能力、倉儲物流體系、供應鏈金融體系等配套服務嚴重缺失,讓企業(yè)走向產地困難重重,訂單農業(yè)遲遲無法落地和推進。如何加快原產地配套服務和能力建設,將是產地政府和從業(yè)者必須面對的關鍵問題。